【榜样】新能源材料团队:聚焦新兴产业发展 攻坚高性能新能源材料
【日期:2025年09月08日】 【单位: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作者: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新能源材料团队依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由惠贞贞副院长牵头,团队以成员个人研究兴趣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整合资源,发挥人员优势,凝练研究方向,结合地方发展规划,引导成员聚焦研究重点,研发高性能新能源材料,同时努力提升器件性能,提高团队在新能源领域的影响力。近年来团队成员获批省部级纵向项目10余项、横向产学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施提供坚实支撑。2025年度,新能源团队成员牛斐洱博士成功获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型有机物柱撑硫化钼诱导多电荷载体共储机制对储锌性能的增效作用”

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围绕新能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博弈正日趋激烈,开发高效、安全、低成本的新型储能技术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核心任务之一。在锂离子电池(LIBs)燃爆事故频发和优质锂资源日益稀缺的当下,水系电池的研发与推进为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2025年度由新能源团队成员牛斐洱老师获批的基金项目“n型有机物柱撑硫化钼诱导多电荷载体共储机制对储锌性能的增效作用”以具有共轭羰基和氨基/亚胺基团的n型有机化合物作为“柱撑支架”通过液相絮凝法直接引入MoS2层间,在分子尺度上实现层-层互嵌宽间距超晶格结构构筑,同时诱导多电荷载体(Zn2+/NH4+/H+)共储机制、调控界面离子迁移效率、激活间隙活性位点,实现快速稳定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从而突破MoS2基水系锌电性能瓶颈。目前已完成项目预实验,相关基础性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1项。

下一步,该基金项目将综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数据,探讨不同n型有机柱撑物对电化学性能影响,进一步优化材料制备工艺。依托新能源材料团队,与澳洲伍伦贡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度合作,阐明超晶格界面特性对增效机制和储锌机理的影响规律。与相关新能源企业进行产业合作,组装准固态柔性器件,研究其在极端折叠态下的性能变化,考察目标材料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的实际应用价值。(审核:胡文靖 编辑:李锦)

【浏览:

关闭

  • 微博
  • 微信
  • 媒体
  • 视频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