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树,女,1981年7月生,体育教学部教授,博士。现为体育教学部第一教研室主任、体育教学部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校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团队负责人、校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和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外审评审专家。曾获校教学优秀奖、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先后被评为省教体文卫系统师德先进个人、校师德标兵、2023年安徽省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青年骨干教师、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校教学名师、教坛新秀、校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主持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大基金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在CSSCI核心、AMI核心以及高校学报等学术期刊上,以独作、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副主编教材1部。
回归初心——为人师表、作风正派
作为一名党员,她立场坚定,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党支部书记,积极组织和带领支部的同志进行各项党组织学习活动,并在全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喜迎二十大 云上飘书香”主题女职工云诵读活动中荣获三等奖,在校微党课比赛中获优秀奖,于2016年和2023年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为人师表、作风正派,深深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任职以来,她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并在教学实践中用正确的、健康的舆论教育引导学生。作为一名公共体育课教师,她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不但带领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教授体育技能,更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回归本分——努力工作、潜心教学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先后担任了基础体育课、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等多个项目的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工作。她说,“教学工作是教师的天职,积极提高教学质量责无旁贷”。为此,她积极参与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并多次在教学质量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2016年,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2020年,获“教学优秀奖”。2013年,她参与的体育课程改革项目《高校乒乓球项目“三元一体”开发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22年,她主持的《基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4年,获乐玩在线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师德师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位教师都是孩子们心灵的灯塔,用爱与智慧照亮前行的道路。2021年,获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023年,荣获校级师德标兵。
回归常识——锐意进取、提升教育效果
为了践行“以体育人,以体育心,以体育德”的教育理念,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先后主持校级教研项目《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和身体自尊的干预研究》、校级重点教研项目《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路径研究》、省级一般教研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积极进行校学生田径队的训练,并多次参加省级比赛,取得一类教学效果1项、二类教学效果4项、三类教学效果16项。在2023年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华东区的田径比赛中,指导的学生曹震以“10秒89”的成绩打破了安徽省男子100米的最高纪录,成为我校第一位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的学生。多次在校内外进行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会议,碰撞思想的火花,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前沿。
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科研的火花来源于教学实践,同时科研成果能够服务于教学实践。近年来,她主持省级课题6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参与省部级项目6项。主持的省级课题包括:安徽省体育局项目1项、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项、安徽省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2项。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 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回归梦想——积极创新、用心服务
创新是前进的动力,体育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才能发展得更好。她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多次编写修订《武术俱乐部》和《羽毛球俱乐部》的教学大纲,副主编教材《一贯制大学体育教程》。积极推动办学理念的创新,在课程发展中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服务社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果。2019年,撰写的《长三角地区汽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经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三省一市审议,予以采纳。2019年和2021年,担任体育教研室青年教师的指导老师,积极帮助青年教师完成角色转变。积极参加校运动会的裁判工作,与部门同事通力协作愉快而圆满地完成了历届校运动会的裁判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与同事一起完成了我校历年的学生体质测试工作。(审核:胡文靖 编辑:李锦)